咨询热线:17665354995
您当前的位置: IM电竞 > im电竞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NEWS

im电竞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im电竞官网金融学经典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 2024-07-10 次浏览

  im电竞官网金融学经典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经典案例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m电竞官网金融学经典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图1)

  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概念原理多、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特点。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偏重于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理论的抽象和概念的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尽人意。若利用案例教学,就可以将专业术语变得生动而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奠定学生的金融专业思维,强化学生的金融学功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并有效克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弊端。 尽管案例教学在某些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已相当成熟, 但金融学有其自身的课程性质与特点,对案例的选择和分析也有别于其他课程,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金融学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金融问题为题材, 让学生以公正、 客观的态度,讨论金融事件发生的成因,分析该事件的后果或经济效应,从而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金融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能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案例教学以现实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讨论的是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由于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对现实问题加深认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讲解货币时,结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防伪特点,教导学生如何识别假币;讲解信用时,教育学生信用就在身边, 因为每个人即使表面上没有和他人发生任何的债权债务关系, 但他所持有的货币却是信用货币,这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信用关系;讲解利率时,教会学生看懂我国的利率表、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讲货币时间价值时,以按揭、整存零取存款、债券分期付息、保险金的缴纳、折旧费的提取等案例, 让学生熟练掌握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方法;讲解汇率相关章节时,不仅教会学生看懂汇率表,还要结合人民币升值的现状,深入分析其成因及效应;讲解衍生金融资产章节时,以“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航油期货交易巨亏、双利存款、双币投资等案例,使学生充分了解期货与期权的功能;讲解金融机构时,从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看信贷资金经营风险,以我国某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对其业务进行分析;讲解金融市场时,从德隆事件始末,将“随着资源的配置,金融市场上的风险也在发生转化,参与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的基本原理告知学生;以中国再次应对通货膨胀为题,讲解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从山西省晋城市实施世界银行林业项目发展的成功案例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传授给学生的是鲜活的知识而非书本上的教条。

  2. 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 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逐渐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参与面宽、分析透彻、探讨深入。对于同―案例,学生们虽然获得的信息和情境相似,但对同一问题的见解可能不同,当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中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 尽可能从多种答案中寻求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答案。所以,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习惯,强调其多向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会”方面的收获,而且能得到“会学”能力的训练。比如,在讲述形形的货币时, 为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货币的本质,就以香烟这种二战期间纳粹战俘营中的特殊货币为例,使学生懂得即使是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若环境不同,依然会出现某种特殊的商品来充当该时期的货币。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许多事物都具有变通性。

  3.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教师选教材、查资料、备课、讲课、布置习题、改作业,学生预习、听课、记笔记、做练习、复习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大包大揽、自说自话地讲授,学生像“被赶上架的鸭子”被动地学习,这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选编案例、引导讨论、侧重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自己准备案例或积极参与到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讨论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查找资料、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大幅度地提升。

  4. 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在金融学的案例教学中,通过收集在金融实践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并将它们引入到课堂当中,促使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沟通,让学生对复杂的金融实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领悟事件的本质,加深对抽象金融理论的理解。如结合我国的消费信贷状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消费信贷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讨论我国2005年以来是否有通货膨胀风险(结合通货膨胀原理谈自己的理由),若认为存在风险,就需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探讨我国2010年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剖析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讨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等等。通过课堂讨论,引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在平等对话交往的基础上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二者同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平等、互补,都分担着学习的职责,课堂演化成了动态、发展、富有活力的学习平台。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学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并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金融就在身边,可以学有所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的例子应直接来源于实践,让学生从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中理解、把握金融基本理论和观点。授课教师要密切关注金融时事的变化,能够给学生提供最生动、及时的案例。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相反,案例过易,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案例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选定的案例要随金融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必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并且是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样才容易激起学生共鸣。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框架。金融学案例本身既不能是纯理论性的内容, 又不能是简单的事例,它应包含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只有引人深思的金融案例,才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的效果才会比较理想。

  鉴于现有的金融学案例多与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联,与我国现实情况和历史文化背景有较大差异,系统的、本土化的金融学案例较少,因此,在金融学案例教学中,一方面要引用西方国家的,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重视案例的收集、调查,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专人从事案例编写,教师要尽量地选用以我国经济发展为背景的本土金融学案例,更多地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以便较好地将金融学原理与我国的金融实践结合起来。

  1.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对基本概念的阐释,案例教学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各自见解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低效率传授知识、耗用时间长的不良后果,加之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时是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深入地学习钻研,虽能够让学生在该知识点上获得感性的深刻认识,但却无法掌握知识结构的全貌。而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系统讲授;加之目前我国本科层次的金融学课程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每次上课的学生在100名左右,全部授课时间只有54个学时,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的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并直接影响到其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依然非常重要。如果单方面强调案例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因系统性理论知识不足而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缺乏专业严谨的分析。案例教学只有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类教学法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主动学习、严谨思维和沟通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 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只涉及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案例,可由授课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案例的发生、演变过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金融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种做法既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听课的兴趣, 还能使学生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快速地汲取精华,提高其学习效率。另外,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在教学节奏的把握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较为主动和灵活。对于复杂的案例,可由教师先进行一些示范性的案例剖析,当学生形成了经验性看法后,再模仿教师进行相似案例分析;其次,教师只对案例进行部分剖析或只阐述某些观点,让学生对余下的部分进行分析论证;第三,教师准备案例,师生一起分析评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准备案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启发、学生阐述师生共同评论教师指导、学生分析。

  3. 案例教学的具体展开。引入案例时,教师需告知学生案例应用的金融学原理、本次案例讨论的具体要求、基本的框架设置。在课堂上,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尖锐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错综复杂的问题,辨析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权衡互相制约的因素,再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最后使学生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制定行动计划。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把握好整个讨论的进程和方向,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为防止讨论偏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教师可事先将主题写在黑板上,必要时给以指导,引导学生就案例中涉及的重要信息、面临的疑难问题、当事人做出决策的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开展讨论。案例教学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对案例的讨论情况及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但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因为,通过写书面报告,既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案例,分析在改变案例客观环境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另外结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张亦春,蒋峰. 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3):32-35.

  [2]李银珠. 高校金融学学科教学方法探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3):89-90.

  [3]魏文静. 关于创新《金融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4):139-142.

  案例,是人们对生活中具有典型的、丰富多彩且深刻事件的陈述。案例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案例”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界,是医学界医疗案件和个别病例的总称。目前,案例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中,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案例一般包括四大要素:一是情景,案例是对一个真实而复杂情景的描述。二是典型事件,案例是人们所关心的焦点事件的描述,是对具有典型性情景的陈述。三是多问题的呈现,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有多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出现。四是解决方法,案例要有一个或者多个解决方法的记述。

  法学案例,即为人们对生活中法律事实的陈述,本文所指的案例就是法律案例。法学案例包括狭义的法学案例和广义的法学案例。狭义的法学案例是指直接从司法实践当中所提取的案例;广义的法学案例是指源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但是经过人为加工,使其更具有典型性的虚拟案件。本文所研究的案例是指广义的法学案例。

  法学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187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师运用案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开展职业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案例教学推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以及商学院,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播,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所谓的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法学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法律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法律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掌握其中的法学理论,同时培养正确的法学价值观、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本文所指的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指法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具体来说,法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立法者在立法的时候,考虑到法条的简洁性等因素,所以订立法条较为抽象、晦涩,不易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法条较多,也不易于学生的记忆,所以通过生动、真实,准确的案例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立法者立法的意图,法条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动、有趣的法学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适时的引入案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使学生感到法律并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法学案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学生在讨论不同法律冲突的案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能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是法学教学最基础的目标,法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法学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法学教学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当中实际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社会不断发展,法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而进展,法学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因此,不断完善法学案例教学,为法的现代化打下坚实教育基础,实现法律教学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在我国引进案例教学法之初,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教育体制可以完全照搬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没有考虑到我国作为制定法国家的实际国情。案例教学法发展到现在,许多教师仍然在认识、思想观念上认为案例教学的功能就是“论证并说明基本理论,以实证的形式指出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运用案例去解释基本的理论知识,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经历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际所处的环境,体会其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案例教学法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金融法规这门课本身的知识点晦涩、难懂,其案例亦如此,一般都是大型复杂案例且缺乏趣味性。例如:金融法规一般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人民银行法等法规,这些法律不同于婚姻法、刑法、民法等具有趣味性,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弱,对金融法规案例没有兴趣。并且高职院校对金融法规案例教材的编写重视不足,案例资源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搜集、整理、编写案例,案例质量不高。

  在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针对金融系的学生,金融系下属多个专业,例如:保险专业、证券专业、金融管理专业、柜员专业等。金融法规课程的开课基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金融专业基础,这样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较为容易,学生也能够充分理解。但是金融系由于专业开设的不同,学生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差异,因此,金融法规讲授针对的学生层次不同。然而,教师在金融法案例编撰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专业性质的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无法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金融法规课程是法学课程的一个分支,在金融类的高职院校当中,金融法规课程针对的就是金融系的学生而开设的。这些学生没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讲授,如空中楼阁一般,不易于学生在法律层面上去理解问题,学生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学思维。金融法规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一个案例除了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以外,还包括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而这些法律基础知识,不是在金融法规课程中所能够完成的。所以,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整,导致案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案例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师的素质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选择教学方法,否则滥用案例教学法将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而且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不仅是单纯的给出案例,分析案例、点评案例的方式,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多思维的思考。

  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为喜欢新鲜的事物,思想活跃,一些内容过时陈旧的案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对金融法规这门枯燥的课程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选择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时,注意案例自身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择近期新颖逻辑性强的案例,或者选择发生在同学身边能够引起同学们兴趣的案例,以及老百姓关心的和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例。总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既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

  首先,要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案例。金融系下属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所以金融法规课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案例。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写作,有的学生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善于与人沟通。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弥补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最后,要根据每位学生对将来的人生规划来设定案例。比如有的学生未来要从事理论研究,则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注意引导这类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深入地分析问题;有的学生未来从事实践工作,那么教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设置不案例,要注重实践性的培养。

  金融法规案例教学要形成教学体系。首先,建立金融法规案例数据库,许多高职院校法学案例数据库的建设还是空白。尤其金融法规案例比较少,且教师难于寻找案例,所以教师只能自寻寻找和虚构案例,案例的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并且作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建立法学案例数据库,能够提升法律案例教学的质量。其次,案例教学与考核、考试相结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等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把课后和单元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法学案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现有法学案例教学的困境,能够极大的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为中国法律教育提供新的手段、新的动力,我们的课题有待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

  《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然而现在这门课程已经在经济类专业广泛开设。这门课的知识点较多并且分散,如果没有侧重和完备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就会非常难于驾驭,因而有的教师认为这门课不容易上,有的老师认为这门课非常有意思。很多教学改革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这门学科改革的观点,很多研究都认为这门学科应当更多地与实践结合,但尚未系统提出如何做到这一点,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不论是理论学习型的还是应用能力为主的学生,我们发现在教学中穿插案例和实际操作都能够帮助学生更有兴趣理解这门学科,因此构建实践(包括实例)教学体系非常有必要,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志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句话精辟地点明了金融的地位.一个学生如果想学好经济类的学科,不懂金融是很难做到了。另外,现如今的金融问题不仅仅是国家事务,也深深地影响到每个人,因此学生自身也有要求通过这门课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象。

  2、抽象的理论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如果我们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侧重此门课的理论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继续研究的兴趣,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加入实践或实例,同学们则会感同身受。比如,“货币供应量“这个知识点,在教师介绍完相关的定义以及分类方法后,引导同学去看人民银行对此数据的解读,以及每个月的数据和季度分析报告,这样也可以引发同学去思考下一个问题,比如“人民银行如何控制这个变量?”等等。

  3、就业渠道的多样性。目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不再局限于专业限制,很多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工作,让学生了解他们可以这样的选择,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比如我们在介绍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和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了解各个金融机构,以及他们的业务范围,对学生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目前的教学对实例或实践环节的引入都较为随意,虽然尽量将相关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但由于知识点较多,与实际结合不能成系统,因此会使学生无法抓住重点,整体感觉这门课程学习下来是松散的。因此在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当也形成教学体系,同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对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分配。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定位,对于侧重理论研究的本科生,必然要将理论环节设置较重的比重,甚至为80%。然后对于另外一类学生,特别是应用型本科学生,应该给予实践教学环节更多的比例,甚至可以40%。因为这部分学生更希望获得他们认为会对就业有所帮助或更能引起其兴趣的教学内容。

  2、经典案例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些经典的案例,比如对“劣币驱逐良币法则”的举例,我们在教学环节中更加到位地对这些案例进行应用,因为这样的案例会使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现实生活案例的整理和补充。如果局限于经典案例,学生可能仍然无法准确地理解比如各种货币制度,那我们不妨再补充先生生活的案例。比如对于金本位制的理解,如果我们给同学们讲讲大科学家牛顿在担任铸币厂厂长期间对货币制度的贡献,可能同学们就会容易理解。又比如,结合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同学们解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也许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因此,应当在梳理本学科的各个知识点以后,将好的生活案例整理出来,并更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不断进行补充。

  4、善于利用网络或现实资源。学生已经习惯将网络作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也应当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将案例或互动教学展示给学生。另外,目前有许多网站可供学生学习金融,包括国内外的财经网站以及各种数据提供和分析网站。,我们可以给学生整理和介绍好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形成定期关注相关资讯的习惯。

  5、实践教学软件的运用。一些学校为了辅助教学,购买了模拟操作软件,模拟证券系统、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等等。如果有此条件,也可以适当安排此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其操作,资本市场的运作原理等等。根据反馈,此环节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

  总之,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应当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以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金融经济特征明显,金融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已成为经济平稳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今金融行业间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竞争。新建本科高校训导具有行业应会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是市场所需、行业所求,而探索并施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训导过程中不可或缺。

  应用型金融人才应会要包括具有从事金融业的用得上专业知识、上手快的实践能力和跟得紧的拓展技能。就其架构而言,内部结构包含行业认知能力系统、职场适应能力系统和学习创新能力系统等。

  1.行业认知能力系统。①行业静态认知能力:了解金融历史、掌握金融规律、懂得金融规则;②行业动态认知能力:了解金融发展动态、关注金融风险动向。

  2.职场适应能力系统。①就业创业能力:就业创业意识、就业能力提升与创业流程把握;②岗位调适能力:金融市场变化应对、语言表达及公关礼仪;③挫折应对能力:冷静处置职业挫折、意志坚定坚毅;④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成员间交流思想、协调互动。⑤业务技术能力:运用金融工具资源开展相关金融服务。

  3.学习创新能力系统。①继续学习能力:自学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运用新方法;②业务创新能力:具备创造思维、具有业务拓展能力。

  1.金融业务项目拓展教学模式。当前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同质化趋势明显,背离行业要求,脱离岗位实际,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金融业务项目拓展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环节包括根据业务范围和岗位调研制定项目列表,将项目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确定业务项目课程,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等四个方面。业务项目拓展教学以工作岗位技能为基础,注重金融理论和行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便于有效评价教学目标的达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金融业务项目拓展教学广泛运用于金融实习实训过程之中。学生到银行实习实训之前,要对实习实训岗位和业务范围有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如学生到某银行大堂经理岗位进行实习,那么大堂经理业务可列为项目教学课程,基本礼仪、银行用语、业务讲解、流程导引、理财咨询等纳入了项目拓展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能把课本理论内容和银行业务实践有机结合,达到项目拓展教学目的,学生接受金融知识、训导金融业务更直接、更直观、更管用。

  2.金融案例分析教学模式。金融案例分析教学是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类典型金融案例的讲解与分析,促使学生加深对金融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的理解,切身体会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契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金融问题的能力。在金融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之适应于金融专业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案例既要具有典型性,又要具有时代性。其次要组织统筹好案例教学实际过程。在展示案例的同时,要向学生提供基本案例分析方法指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分析和决策。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了解金融案例相关信息,开展谈论和交换,提出看法和观点,形成案例分析报告。鼓励小组间开展互相提问、答疑讨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要对各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合理评价,既要肯定其长处,又要指出其不足,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剖析金融案例。金融案例分析教学是动态开放式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金融实例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团队协作和协调互动能力。

  3.金融实务模拟教学模式。金融实务模拟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扮演特定的职业角色,运用真实或模拟的资料、数据,实际操作相关业务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一教学模式核心思想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从学生的应会能力本位出发,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固化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贯通的桥梁。运用模拟教学场景、确定模拟职业角色、编制模拟教学内容、演示模拟教学软件,达到训练提高学生应会能力是金融实务模拟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银行、实验证券公司、实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分析室、模拟典当行、理财中心等是重要的模拟教学场所,模拟职业角色必须依托模拟教学场所及工作岗位来确定,切忌过多过滥;模拟教学内容必须以模拟教学场所为场景、以模拟职业角色为载体、以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依据、以模拟教学软件为平台,实施全过程的教师模拟演示和学生专项探究,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参加全过程仿真训练,达到模拟操作金融实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课堂教学与业务仿真的对接。金融实务模拟教学模式克服了银行业有限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局限,让学生以多种特定的职业角色在全方位仿真的工作岗位上开展金融实务训练,熟悉了金融业务相关流程,增强了职场适应能力。

  4.金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金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现实金融热点和难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渗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不良状况,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金融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现实金融热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地设计金融专题及问题,从普众性金融现象到专业性金融问题,设计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金融问题设计既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又要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要利用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解除疑惑、明辨是非。

  国务院批准建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是一个典型的金融问题探究教学实例。该区的设立主旨是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此开展金融问题探究教学时,可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通过金融问题探究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刘桂梅,等.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109.

  数学模型是一种基于数理逻辑和数学语言而构建的工程或科学模型。数学建模便是在这样的数学模型基础上,依据特定事物的固有特征或者该事物数量的依存关系,运用数理逻辑或数学语言而概括出的一种数学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待解决的抽象问题进行简化,并应用某些“规则”、“方式”建立其变量、参数间的确定数学模型。最终通过求解该数学模型,在验证与不断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反复推断和推敲,从而确定所得结果是否可用于解决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断进行深化。通过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其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的,但待解决的问题必须是以定量的方式进行提现。所以,数学建模思想下,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多偏向于定量的形式。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运用数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深浅程度,决定了该门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伴随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迭发展,数学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已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当这些问题需要定量或定性分析时,则无可避免需要运用数学的建模思维方式,向待研究对象进行预测、分析与决策。数学建模作为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将之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现如今,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分析中,数学建模思想也成为解决问题不可获取的重要工具。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金融领域分析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也愈加重要。

  对于刚接触金融领域经济知识的高中生而言,数学建模思维的养成,更应当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应用能力。因此,数学建模思维可以广泛应用在各个社会科学领域中,而其中金融领域分析思维的不断发展,更是离不开数学建模思维的引入。从最初的发现问题到分析、推敲、解决、展望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中,历经的环节无不要求中学生需要有强有力的分析整合能力,以及求解应用的能力。而这样的过程都可以提高中学生对于金融领域的分析感悟能力,并进一步提升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实际的中学教育中,数学思维的培育除理论的应用外,这种思维对于解决社会经济金融等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阶段,很多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数学教育内容偏难,这也只是很多学生渐渐失去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课堂氛围非常糟糕。这样的情况直接致使部分高中生,由于数学建模思维能力的缺失,导致在进入大学学习金融方向专业知识的时候,显得尤为吃力。为此,现今中学教学的授课中,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学习结合到学生感兴趣的金融领域,更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帮助高中生建立數学建模思维根基的目的。

  高中生的数学教育中,对于金融领域思维的培养融入数学建模思维,除丰富高中学生课外活动外,还进一步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数学建模,高中生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分析整合能力可得到更深入的提升,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这样的能力融入到金融分析领域,更加有利于高中生自身立体思维及金融经济思维能力的培育。最终通过提升创造力、洞察力、表达力等各类能力,不断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思想是运用数学规律,来分析与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为此,在实际的学习中,高中生在明确并掌握教师课堂教授知识的前提下,要不断对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挖掘与灵活应用,并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金融经济问题,进而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明确数学建模思维的重要性,进而不断经历其自身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与此同时,高中生也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引经据典,透过经典案例的实地解决方式来不断分析经济金融问题,进而总结出独属于自己的金融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学科的发展具体意义上而言,更是数学建模的发展。数学学科中涉及的很多概念、公式、定义都可称之为数学模型,可以说数学学科史的发展就是一个数学不断建模的过程,并且这样的过程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因此,高中生在平时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更要重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不断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建模思维,并充分重视分析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实际的金融经济领域分析中,将复杂的经济发展问题,简化为数学问题,且能用恰当数学语言,结合已知的信息计算方法表达出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最终呈现出来,达到让大多数人明白的目的。

  一般而言,经济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较为经典的金融分析案例。就此,高中生在课堂教师讲解的情况下,私下也可查找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案例背后深藏的数学分析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整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构建数学建模思维。一般而言,教师倾向于选择一些和实际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案例,进行讲解和训练,极为重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高中生就应在吸收课堂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培育自身学习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金融领域的分析整合能力。

  [1]李培德.试析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23):116-117.

  [2]王芬,夏建业,赵梅春,等.金融类高校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56-157.

  [3]李华,赵建彬.我国金融数学教学工作改进分析[J].河南科技,2012(5):46-4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完善并且越来越国际化,这种趋势一方面使得企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企业对金融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目前,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也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同于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案例教学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员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二是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员大脑兴奋点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三是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四是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激发性使得学生能够进入一种场景,能够真正置身其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案例教学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上,会使其想方设法去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之间会有竞争氛围,通过努力思考所得到的结论会给其带来成就感。

  在金融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引入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识记,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通过分析、讨论、总结,自己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金融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且会逐渐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终身受益。

  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边分析思考问题一边解决问题,这样会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日后从事金融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金融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基本上每一个章节都适合开展案例教学。对于一些典型的独立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取或撰写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提供案例素材,学生当堂思考,即兴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引导,让其他学生对发言进行讨论和补充,最终统一到正确的结论上来,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相关理论知识在此的应用。

  小组研讨是将学生分成4~7人的若干小组,教师通过事先编写搜集相应的综合性案例,提前将案例分发给各个小组,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形成共识,将讨论的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由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体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将各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综合,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写成书面分析报告。

  金融学中部分章节的学习比较便于模拟金融企业的业务推广实践,如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开展借款人信用评估业务的内容。教师设定具体的内容和环境,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学生以不同的岗位角色办理业务,想方设法达到案例设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于他们各自的角色行为进行分析补充,努力寻找最合理的做法,最终形成大家比较认可的结论。

  个案追踪,简单地说即是每个小组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始终关注某个特定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随着理论知识的学习推进,对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的分析逐步深入。每个小组可以自己决定选择哪家金融企业,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在学习金融知识时,每个小组要针对其所选定金融企业,按照教师的要求充分准备,课堂上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评价。

  案例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可能很多,且分布在很多章节内,学生必须事先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分析时才能有话可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做综合性的案例讨论之前,应提前布置明确的议题,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一般至少应提前一周时间布置下去。此外,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及理论教学掌握的知识偏理论多一些,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金融专业,还需要对学生做一些实训锻炼,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中。

  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案例选择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上,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案例不宜过多,不然会显得繁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削弱其学习兴趣。质量上,应选择典型的案例,一般来说用于讨论的案例应根据授课的目的重新编写,对于学生很难掌握的市场环境因素应加以补充,同时注意补充一些最新的相关资料,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只有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案例教学形式对于教学过程的要求是有所差异的,如对于小组研讨的形式,教师应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对于个案追踪形式,应给学生必要的收集和分析个案资料的时间。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应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结论不要急于判断其对错,应鼓励学生多视角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不过,对于明显准备不充分或没有准备的学生应提出明确的批评和要求,否则案例研讨就会变成教师的分析总结。同时应注意总结以往教学过程的得失,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金融学案例中的业务活动是有其发生的特定环境的,不能以自己现在的视角去分析当时的问题,应注意结合当时的背景和客观情况,分析业务活动的来龙去脉,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不能将案例中的各个问题完全割裂开来讨论,不能忽略各个问题的相关性,片面追求特定问题的最优答案。

  [1] 唐福萍,刘志浩. 高职金融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J]. 辽宁高职学报,2006(5).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im电竞官网,我国金融领域出现重大变革,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高校金融教材和现代金融经济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和调整,因此,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不断与现代金融经济接轨,丰富自己的金融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目前的金融经济形势下,高校金融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在国际金融浪潮的影响下,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第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微观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灵活掌握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知识的微观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因此,高校应该不断适应当代金融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金融实践教学。

  在现阶段,高校在教学安排和考核方面主要通过学分制进行,理论学科和实践学科所占的比例严重失衡。通常情况下,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安排,理论学科所占的学分比例远远超过实践学科,甚至将实践学科作为选修课,学分甚少,难以引起师生的重视。高校金融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也往往只是让学生在快毕业的时候参与短期社会实践,同时学校也不会组织学生去指定金融单位进行考察和实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己选择金融单位进行实践,导致实践课程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高校在开展金融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综合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实践方案能够合理操作和开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第一,正确认识和重视实践教学,及时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加大对金融实验的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校内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来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由于目前金融形势的多样化,教师需要打破常规金融实践思想的束缚,有步骤、有层次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摆脱课堂教学的限制,加大金融实践的创新力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在对实验内容和项目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金融基础学科知识。纵观目前高校的金融课程,大部分都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领域,对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所以,高校应该结合现代金融的实际需求对实践项目和课程进行综合设计,以便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境下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高校金融实践教学离不开大量经典案例的支持。案例教学法最初是由哈佛大学提出并采纳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学生习得基础知识之后,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案例进行精心策划和选择,并适当地指导学生分析教学案例,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小组之间互相合作和交流,从而发现问题,并顺利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在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开展案例教学能够鼓励学生试着去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综合分析案例,提出创造性观点和看法,从而顺利找到解决方案。而在学习国际金融外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目前的国际经济走势图,鼓励学生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加以推测,然后再对照实际人民币走势情况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国际金融外汇的变化,并能够运用外汇走势来分析和思考未来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

  从目前来看,尽管大部分高校已经加大了对金融专业实践的重视,并适当地建立了一些模拟实验室,无论是校内金融实验,还是校外金融实验,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很多高校的金融实验室缺乏完善配套的实验器材和软件,仅仅为了补充课堂教学,不仅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只在课程检查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实验室开展教学,导致金融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完备的金融专业实验室,确保软件硬件设施完好,协调发展。在硬件设施方面,应该根据金融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科研立项,架构客户模式和服务器模式这两种金融实验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资源进行共享。在软件设施方面,需要根据金融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面完善和提高金融实验室的软件设备水平,并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对软件进行及时更新和升级。金融涉及银行、证券、财务、保险、期货、外汇等多个领域,在金融实验室,对这些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真实业务操作情况利用互联网科技在对国际金融各方面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收集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使学生在模拟的金融场景中对各个领域的实际业务环节进行模拟操作,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相关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在模拟实验中有所收获。

  除了开展校内实践之外,积极开展校外金融实践活动也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良好措施。高校应该与金融企业及时沟通和交流,在对外部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同时,拓展金融实践渠道,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和金融各个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使生产、研究和学习三方面有效结合,为高校学生实践和金融人才需求建立沟通和双向培养的桥梁和基地。高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去合作金融单位进行实践,在真实的金融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工作,使学生亲身感悟到金融实际发展情况,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积累自身的金融实践经验。同时,目前优秀金融人才的大量短缺,也造成了金融企业求才若渴的局面。学生在金融单位进行实践过程中,金融单位相关领导也能够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切身了解,遇到部分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在学生毕业后延期聘用学生到本单位参与工作,从而与高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拓宽本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1]毛莹,陈会荣.论新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2]胡士华.普通高校金融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传统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地方本科独立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式教学方法适合应用于非金融专业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引导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国际金融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备受关注,这对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金融学是高等学校经管类本科主干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学科内容体系上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独立院校非金融学专业的“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无法满足我国与世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和金融交往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我国研究型重点大学金融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日趋完善,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有较成熟的理论指导。而对于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独立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非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管理上,目前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1.1.1课程建设目标设置不明确。地方独立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应用性”,其目的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既有别于以理论创新为己任的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重在实践动手技能培养的职业技术院校。地方独立普通本科院校则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性,根据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特色立校。然而,目前国内有很多地方独院应用型院校商科类专业开设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沿用研究型重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设置的模板,难免造成课程目标设置同质化,但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师资条件远跟不上的囧境。没有针对具体教学对象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无疑是不适用的。

  1.1.2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有偏差。国际金融学课程在知识体系上的理论框架基本成熟,只不过以往重点院校长期偏重宏观金融理论,但是对于地方应用型独立普通本科院校非金融专业而言,由于其专业目标并非专门培养金融人才。因此非金融学专业的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重心应该放在微观金融方面,注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个人、企业与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中涉及金融实务问题的解决,如国际贸易中的融资和结算问题、外汇交易过程中汇率风险管理问题、现代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问题等。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上应该本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将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使理论能够更好的指导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多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理论本身的内部逻辑。

  1.1.3教材质量参次不齐。当前国内三类较好的国际金融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金融学专业的教学要求。第一类是复旦大学姜波克等编著的《国际金融学》,角度新颖,理论深刻,但侧重于宏观金融,是重点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典范教材;第二类是人民大学陈雨露主编的《国际金融》,体系比较完整,偏重宏观和理论分析;第三类是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主编的《国际金融》,是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来构建知识体系,偏重于国际贸易所需要的国际金融实务,但内容传统,没有反映当前国际金融的最新成果。前两类教材偏重理论和宏观金融,是专门面向重点研究型院校金融专业学生构建的知识理论体系,对于非金融学专业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针对性不强,在适用性方面需要改进。第三类教材是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而构建的知识体系,但是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数学水平,自然也不适合。鉴于此,地方应用型独立普通本科院校非金融学专业的国际金融学教材需要吸收上述优秀教材的长处,结合本校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独立建设。

  1.2.1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缺乏实践环节。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强调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较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目前,国际金融学教学仍然是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依据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在讲授中,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的环节偏少,在课堂上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进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缺乏主动性。这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使学生经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更不能灵活学以致用,应用能力欠缺,教学效果不佳。

  1.2.2课程成绩考核方式单一,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成绩一般是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组成,但是由于缺少实践环节,因此平时考核成绩基本停留在考勤和课堂纪律等客观非学习效果因素方面。地方独立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原因,使得对人文社科类专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这些专业基本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像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国际金融学》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点的境地,一些实务性课程如《外汇市场业务》根本无法开设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外汇业务中的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的业务流程仅停留在书面的介绍层面,缺乏实际操作,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削弱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渐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循环,导致学生普遍“高分低能”的现象。落后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涉及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甚至数学等多学科、多课程,其理论模型较多,而且具体业务实践操作复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目前纵观国内高校教师,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甚为罕见,大多教师由学校学生变成教师,根本没有经过社会实践,教师可能在科研和相关专业的深度研究上很有造诣,但是实践层面的经验几乎是空白。尤其地方独立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胜过专业学术造诣。以上分析表明,现在采取的一般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引导式”教学法引入传统的教学课堂,通过设计适合非金融专业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在模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学专业知识。

  引导式教学方法发源于美国,经过不断的改革和优化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合人文社科类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首先,课前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整理好预习资料,并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事先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如设问、案例或热点新闻等各种引导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引导式教学方法本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辩证与互动关系,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地方独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级实用性人才上,因此国际金融学对地方独立院校非金融专业而言可以建设成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更应突出理论的实践性。国外著名大学金融学科发展主要有两条路线:一种是“经济学院模式”,重点关注理论和宏观问题;另一种是“商学院模式”,则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活动,即关注实践和微观问题,把金融学与公司管理相结合,使其成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地方独立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很显然,应该采用“商学院模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国际金融实践素质im电竞官网,通过实践教学和灵活采取各种引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进行投资,同时能够有目的且高效地学习国际金融学相关知识,增添课堂活跃氛围,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另外,还需配合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不再以一张试卷来定成绩,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im电竞官网

  2.2.1“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首先,课前由教师提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课前充分认真准备材料,结合所讲知识点甄选合适的案例,并设置主要的思考问题;其次,讲解分析案例时,注意抛砖引玉,层层设问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引出重要知识点,请学生思考、讨论和小结;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如讲“外汇交易套汇交易”时,可采用经典的“小牧童国际间蹭啤酒”案例,引导出套汇交易的原理和策略,使学生对原本粗像空洞的套汇原理有了很直观形象的理解。后续的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同样也可以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2“兴趣引导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各章节不同的内容,设计有趣的选题。比如在学习了重点章节“国际收支”之后,对后续的“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教师设计“比较分析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变化”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方向和思路,提供学生查找资料方法和渠道,让学生自行查阅整理资料,提炼观点,分小组讨论,最终完成课程小论文;对学生广泛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讲完了“汇率制度的选择”内容之后,对后续“人民币汇率制度”和“香港联系汇率制”比较简单的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分工合作完成PPT,课堂上派代表讲解,其他组同学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该组所有成员负责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成就感,既锻炼了学生资料整理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常识性知识的能力。

  2.2.3“热点新闻引导式”教学方法。国际金融学的内容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密切联系,许多国际热点财经类新闻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因此教师要密切跟踪国际财经最新新闻信息,并把这些焦点新闻信息入到各个章节的引导教学中。比如,在讲述第五章“国际储备”时,教师可选择当年或当季最新的有关我国国际储备的各类新闻,让学生了解国际储备的概况和熟悉国际储备的管理;在讲述“国际金融市场”时,教师选择国际金融市场的新闻,比如及时关注中国最大财经类网站和讯网的“24小时全球金融市场”新闻,让学生们结合最新的热点新闻,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有所了解,并进行简单的判断,使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更深入一些。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关注最新的财经网络新闻,并结合国际金融学章节内容,总结和归纳各类有用的新闻信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知识内容。

  2.2.4“视频引导式”教学方法。有关国际金融知识的各类视频很多,既有生动有趣的纪录片,比如央视最新推荐的“G20风云”十集专题系列记录片,经典的“货币”、“华尔街”和“金砖之国”等,又有很多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有关金融投资的免费学术网络公开课,另外如“凤凰财经日报”和“中国深度财经”等各类财经节目,都是很好的国际金融学课堂内外视频资源。在国际金融课堂上,根据各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播放一些短视频。比如在讲授“国际金融机构”等章节时,选择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IMF和金融次贷危机等一些时间较短的视频。如果视频较长,可推荐学生课后自行观看。课堂上再组织学生们交流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国际金融学知识。“视频引导式”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国际金融学基本知识有全面了解,更对枯燥的“欧洲货币一体化”等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生动有趣的视频引导能对基本的介绍性质的知识点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效果远胜于教师的课堂讲授。

  根据地方独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非金融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国际金融学》共计48学时,3学分。主要围绕“外汇与汇率”和“国际收支”两个核心知识点展开,将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外汇与汇率”部分包括前三章内容,主要侧重微观金融实务,这部分24学时,包括16节讲授,4节课讨论,2节习题和2节课案例分析;“国际收支”部分包括后五章内容,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这部分也是24学时,包括14节讲授,8节课讨论,2节课案例。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案课堂讲授共计30学时,此设计大幅下调了课堂讲授的比重,提高了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比重,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现在的18学时,强调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2.1优化和创新课程内容体系。地方独立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与“商学院模式”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内容体系应按照“实用、够用”原则,重点强调以“应用性”为主的微观金融部分,而以“理论性”为主的宏观金融部分应该从简。结合我国国际金融产品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介绍最新的国际金融市场新产品和新业务。同时根据非金融学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如国贸专业将朝着国际电商(或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加强国际金融学中与“外汇和汇率”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操作训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避免专业课程内容不必要的重复。

  3.2.2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理论抽象、模型众多,实务操作程序复杂,需要良好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因此,一些专业基础学科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容易对“国际金融学”课程产生畏难心理,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的减少理论模型推导等强调内在逻辑关系知识点的训练,增加对理论模型公式应用的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可考虑综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案例启发引导式教学。国际金融学课程实践性强的性质决定了适合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即教师事先收集整理好经典案例,并结合现实中的热点与难点设置疑问,课堂上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对相关金融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点解释案例中的现象和分析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成就感。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章节顺序,而是以重点或难点知识点为中心,带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如汇率决定理论章节里,可按最重要的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两大主要理论为中心,教师主要讲解该两个理论的模型推导和应用范围,重点结合教材中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案例中设置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二是热点新闻讨论互动式教学。国际金融学课程内容与现实中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许多热点国内外财经新闻信息都可以成为课堂上讨论互动的新鲜素材。只要教师密切关注国际金融新闻资讯,认真甄选与整合最新的国内外金融新闻素材,将其融入到各个章节的引导教学中。对热点新闻互动式讨论教学主要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发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比如,在讲述第一章“国际收支”时,教师可以选择中国与美国、或中国与金砖国家等重要贸易伙伴国家之间国际收支状况的数据与新闻,结合重难点知识点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们讨论和比较分析各国国际收支情况;每天有关国内外金融的资讯不胜枚举,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材储备习惯,有意识的关注国内外金融新闻最新动态,并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分析讨论互动中学会总结和提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国际金融学课程微观部分内容涉及到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快,具体业务操作性强,因此需要相应的加强模拟软件操作实践和实验室建设,提高软件与实际业务之间的拟和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由于金融教学实时模拟软件价格昂贵,作为一般地方独立普通院校资金投入有限和网络免费版使用权限受制等诸多实际困难,因此可采用区域内地方院校联合购买、共同使用的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一现实难题。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可提高国际金融教学水平和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拓展多种渠道加强与外贸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密切协作的实习基地,增进师生接触实践、密切联系实际的机会,提升国际金融实践教学效果。

  3.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人才,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水平。作为地方独立普通本科院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首先,为增强知识和业务能力而进行继续教育,选派优秀教师到兄弟院校交流和参加企业单位在岗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既善讲课又懂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在教学队伍中建立起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确保该课程教师队伍长期持续、稳定;最后,通过与企业单位建立紧密协作关系,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际工作人员不定期来校授课,并通过其传帮带,建立起一只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年在国内外高校课堂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其是一种优于传统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教师通过采用各种引导方式,如案例、兴趣、新闻和视频等引导方式,结合知识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性、趣味性,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将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设计各种不同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趣吸引的带动下,组织讨论案例和热点新闻、同时借助慕课网络平台拓宽分析问题的视野和角度,借助视频引导加强对常识性知识点的学习,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金融“贸易”经济问题的综合素质。

  [1]邵泽斌.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合理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33):31-37.

  [2]林乐芬,孙蔚.金融学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闽江学刊,2015.6(3):103-107.

  [3]罗丹婷,张婷,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引导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1):82-83.

  [4]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3(5):108-11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金融又是经济的核心,因此,规范金融活动与金融关系的金融法就成为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对法学专业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金融法课程。笔者长期在商学院从事金融法教学工作,考虑到金融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并对财经类专a业金融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功能、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传统的金融法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一种单向的纯理论灌输型的方法。教师自始至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则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此种教学方法忽视了金融法的应用性,片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识记,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而展开,因此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学生也往往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则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法律环境,学生可以就与案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改“沉闷”的“一言堂”为“活跃”的“多言堂”。并且选用适宜的、典型的金融法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相关的理论问题得到形象化阐释,学生所学习的不再是抽象的法律条文,而是具体的法律知识,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再感觉乏味了,因此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理论灌输型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脱离实际,学生陷入“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怪圈,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案例教学法反对教师一味的理论灌输,反对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的深刻理解和具体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案例教学最早源于美国,但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金融法案例教学时,首先一定要明确立足于我国国情这一基本原则,而不能照搬美国的判例教学法。原因在于:

  众所周知,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判例法,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先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只有案例,没有判例”,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成文法。和判例法相比,成文法高度概括、抽象,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案例的引入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引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文法规则,而不是从案例中制造法律。从逻辑上看,我们的案例教学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过程,而美国的判例教学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判例教学法。

  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生进入法学院的时候,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们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或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而我国高校的本科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不论是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还是思维表达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那种教师上课不讲概念、原理,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的美国式判例教学法不适合我国实际,我们的案例教学只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像美国那样起主导作用。

  不同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其培养目标也不是法官或律师。因此,我们在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进行金融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一是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尽量选择一些金融大案要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融法的重要性及学习金融法的必要性;二是分析案例时,应从守法者而不是执法者的角度出发,重点是理解和运用现有法律规则,而对于现有法律的不足与完善问题则不必像法学专业的学生那样深入探究。

  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而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显然离不开案例,实践中的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精选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第一步。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讲解证券法时,选取了近两年发生的“杭萧钢构”案和唐建“老鼠仓”案,学生对这些案件本来就有所耳闻,有话要说,课堂讨论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很高。第二,针对性。案例教学当然离不开案例,但并非案例越多越好,盲目堆积、滥用案例于事无补。因此,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即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案例,所选用的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案例即使社会影响很大,也不宜选用。例如,教师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在金融法课堂上大讲达能与娃哈哈的商标之争,因为教学行为要服从教学目。

 
友情链接
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17665354995  公司地址:广东省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6 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粤ICP备20033822号-1